大肠息肉不得不防!有肠胃科医生分享病例指,一名30多岁女子一直多吃菜少吃肉,但近年进行大肠镜检查时,竟发现肠道内每年都会长出近20粒息肉,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。有医生提醒,大肠息肉的癌变风险可高达95%,并教5招预防患上大肠息肉。
▲大肠息肉演变为大肠癌的风险甚高。iStock图片
▲该女子每年长出近20粒息肉。相片来源:叶秉威医生 Facebook
▲为何该女子饮食多菜少肉,不烟不酒,大肠也会持续生息肉?iStock图片
女子多菜少肉不饮酒 每年生20粒大肠息肉
肠胃科医生叶秉威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,该名女子连续4年进行大肠镜检查,但每年都发现新长出近20粒息肉,即使进行手术切除,翌年又再次长出息肉。叶医生又指,该女子饮食方面一直多菜少肉,而且不烟不酒,身型也不算肥胖,因此不解自己为何会一直长出大量息肉。
叶秉威医生解释,该女子患上的息肉是“锯齿状腺瘤”。锯齿状腺瘤是基因变异导致大肠不断长出息肉的病症,只要大肠内的息肉超过20粒,就可被视为患上此症。叶医生又指,患者当中,大约每3人就有1人将来会患上大肠癌。因此,他建议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,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。
可如何及早发现大肠癌?根据香港卫生署及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,大肠癌病发初期可能有以下常见病征:
大便带血、或呈黑色、带黏液,或直肠出血。
排便习惯突变(持续便秘或腹泻)
粪便形状改变(幼条状)
大便后仍有便意
无故体重下降
下腹不适(腹部发胀或肠绞痛)
手脚冰冷
疲倦
心跳加速
气喘
面色苍白
头晕
息肉是大肠癌先兆之一 演变为癌症风险达95%
大肠息肉往往是大肠癌的先兆。重症科医生黄轩曾发文指,大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与发炎性息肉,前者发生癌变的风险高达80%至95%; 后者虽然不易发生癌变,但如果反复发炎也可能会因刺激恶化成腺瘤性息肉,增加致癌风险。
医生教5招预防息肉 以防演变为大肠癌
虽然息肉的致癌率极高,但未必完全不能预防。黄轩医生曾提出5大建议,可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,预防患上息肉:
1.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
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令肠胃反复发炎,细胞容易发生变异,从而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。
2. 均衡饮食
要多吃富含纤维、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,如水果、蔬菜、全谷类等。
同时要减少食用高盐、高糖、高油及加工食物,以及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饮品。
3. 适量运动
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,同时也可以帮助控制血压、血糖等指数。
建议每周做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跑步、游泳等。
4. 少吃不健康食物
减少摄取高热量、高动物蛋白、高脂肪及精致食物。
这些食物都会增加胆固醇和胰岛素分泌,刺激了细胞过度增殖,促使息肉生长。
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类,如牛肉、羊肉、猪肉、火腿、香肠等。
5.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
定期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治疗息肉,防止其恶化或癌变。
40岁以上人士,每年应至少做一次相关的内视镜的检查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